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²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银河集团9873.cσm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也是我校发展较早、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之一。本学科始建于1978年,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9年经教育部调整,获电子信息、能源动力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涵盖控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4个领域)。本学科是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百人计划”、河南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支撑专业自动化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支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形成了交叉融合、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控制科学与工程作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在全国第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类,在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验收结果为优秀。系统工程与仿真为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建有智能矿山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河南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智能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科紧密结合先进装备制造和国防科技发展需求,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复杂动态系统控制与优化”、“多机器人信息处理与协作计算”、“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先进导航、制导与控制”等4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取得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研究成果

复杂动态系统控制与优化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存在多模态等特性,提出有限/固定时间控制策略,解决系统暂态不稳定等问题,联合研发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

针对工业生产存在动态与不确定特征,提出时空演变的三维建模策略,解决传统建模低效等问题,联合研发的“复杂地层特大型竖井钻机及成井工艺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机器人信息处理与协作计算

针对农业生产监测的复杂性,提出无人机集群探测与信息融合处理方法,联合研发的“农机智能测控技术装备与云管理平台研发”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先进导航、制导与控制

围绕刚性飞行器导航与制导中存在的自适应固定时间容错控制,解决了目标飞行过程中存在的高阶非线性控制问题。尤其在姿态跟踪、容错控制方面,创新性的提出了自适应固定时间控制方法,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3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在航天器精确导航与控制上。

银河集团9873.cσm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骨干学科之一,致力于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并注重与学校其它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重点培育和引进国家级人才,加强学科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构建高端平台,深化军民融合,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特色,力争使本学科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重点学科。


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银河集团9873.cσm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也是我校发展较早、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之一该学科支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起与国内多所高校合作培养博士生。本学科拥有河南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检测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网络空间安全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云计算与信息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医疗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智能技术与系统院士工作站等7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和1个河南省计算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形成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3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取得了一批特色科研成果

网络与信息安全

围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在大规模社会网络安全与隐私计算、互联网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工业控制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方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社会情境分析框架和情境安全基础理论,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产出一批高水平创新性科研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TDSC、TCSS、TBD、《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围绕工业大数据、医疗大数据等,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工业大数据、医疗大数据的优化决策、语义计算、文本情感分析与舆情监测、多模态异构信息管理等理论和关键技术,在工业大数据和医疗大数据的建模、分析、挖掘、学习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创新性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TNNLS、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等国际权威期刊上。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围绕图像、视频、遥感等复杂视觉数据,采用数学、统计、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研究图像、视频、遥感数据的目标识别、检测、分割、分类、检索、风格迁移、超分等理论和关键技术,在视觉特征表示、图像纹理分类、图像风格迁移、语义分割、目标检测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创新性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TIP、TCSV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等国际权威期刊上。

本学科围绕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等,长期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面向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社会情境分析(SocialSitu)理论框架,建立了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场景的情境分析与情境安全研究新范式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TDSCTCSSTBD、《计算机机学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等CCF A类或Top期刊等;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关键技术、数字多媒体保护等参与制定《信息技术 数字版权管理 术语》(GB/T 30247-2013)、《信息安全技术 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评估方法》(GB/T 34942-2017)、《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GB/T 37025-2018)、《信息技术 大数据 数据资源规划》(GB/T 42450-2023)等国家标准6国家电子行业标准3部自主研发了雒盾系列平台软件产品——雒盾·社会大数据安全平台和雒盾·工业互联网边缘云安全防护系统,广泛应用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治理,赋能区域经济垂直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中信重工等单位在供应链管理、CRM和PLM等方面开展联合技术研究与攻关,为企业实施网络安全、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本学科建立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科研体系,凝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为我省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中原崛起”的发展战略,促进国防工业科技进步,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平台。


²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银河集团9873.cσm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长期以“四个面向”为引领,旨在解决束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瓶颈技术和科学难题。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本学科目前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教学团队3个,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个、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近五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22项。本学科在第九篇省重点学科评估为“优秀”。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①异构网络互联及融合

围绕“十三五”“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实现智能数据通信网络为导向,研发的异构网覆盖无人机集群装备信息云管理平台,获全球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银奖;本学科主导制定的农机装备数据通信网络规范,形成了GB/T 35381系列国家标准14项,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会结论:填补了国内空白,主持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②移动通信与智能信号处理

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2030)”,以提高装备制造业生产智能为导向,研发多媒体内容智能处理技术,制定国际、国家标准10项,服务创维集团实现“硬件+系统+内容+AI”战略;研制的军队后勤油料管理平台成为实际标准,获中央军委后勤部信息中心表彰“具有卓越贡献”,已被我国军队后勤应用近20年,研发的智能化的数据处理系统为我国军工后勤事业节省开销数十亿元,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③多跳物联及大数据分析

围绕“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服务装备制造业和军工业高效通信为导向,研发的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了“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的无人机集群测控安全传输技术,军委装备部评价技术成熟度达四级;研制的无线射频识别与企业资源集成技术,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学科围绕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在行业服务、产学研合作、军民融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取得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成果。在异构网络互连和融合方面,与区域企事业单位深度联合开展产学研用推研究工作,与中国一拖集团等企业合作十多年,以第一起草人主持制定农林拖拉机和机械通信网络及电子控制系统标准5部,制定农机数据通信网络核心国家标准25部;在移动通信和智能信号处理方向,主持承担中央军委十三五/十四五预研基金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实现了无人机物理层安全的混沌调制,获得了多无人机的分布式协同通信系统;在多跳物联和大数据分析方向,已与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国内大型信息技术公司,联合布控移动物联智能终端网络示范区11处,形成了产学合作的典型示范应用区近十几年来,与中国一拖集团、洛北重工等单位在智能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标准化等方面展开技术研究和攻关,为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控制系统提供了方法积累和技术支撑。


² 软件工程学科

银河集团9873.cσm软件工程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之一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1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开始在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下招收软件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该学科支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8年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并于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该学科支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于2021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该学科所依托的软件学院于2020年分别获批河南省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河南省鲲鹏产业学院,2021年获批为河南省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重点立项建设点。

本学科经长期积淀,形成了软件服务工程和服务计算、软件智能化理论与方法、面向行业领域的软件工程等3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软件服务工程和服务计算

针对移动云计算环境下大型软件的服务整合与服务重构问题,探索移动云服务体系结构和服务组合优化理论,建立了跨域、跨界、跨行业、强耦合的软件服务架构,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主持完成的医学图像分析及其在中医辅助诊疗中的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软件智能化理论与方法

针对“人-机-物”三元融合模式下智能化软件持续演进的基本需求,提出了一种大数据驱动的软件智能化基本架构和计算方法,实现了软件用户潜在需求分析和智能进化,突破了软件可持续演化难题,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被IEEE CS主席Carl K. Chang教授评价为“软件智能演化新方法”。主持完成的面向社交媒体安全可信保障的多媒体智能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面向行业领域的软件工程

面向先进装备和国防军工等行业领域,研究领域软件工程设计、实现与应用,主持完成的面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一等奖,合作完成的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的军队油料供应管理系统在全军各大战区推广应用,受到中央军委嘉奖。

本学科围绕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在行业服务、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在软件工程领域和数字媒体行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定国家标准6项、国家电子行业标准3项;在军民融合领域,与原济南军区联合研发的“军队油料供应管理系统”,自2000年在全军推广应用以来,节省开支约30亿元,有效提升军队后勤油料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保障能力;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领域,与中国一拖集团、中信重工等单位在供应链管理、CRM和PLM等方面开展联合技术研究与攻关,为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在面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社交多媒体安全保障与智能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医学图像分析及其在中医辅助诊疗中的应用等领域,先后获得6项省部级奖励。


²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是2021年国家设置的新兴交叉学科。我校电子学科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洛阳工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1978年起招收本科生,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04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单独设系。电子学科主要侧重弱微电半导体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和功率电子硬件系统应用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历经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微波和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技术为骨干、核心学科方向,具有集成电路专业特色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发展已日趋成熟。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11拥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杰出人才、杰出青年)、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等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主要学科方向包括

①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模拟射频芯片设计

本学科方向以全定制CMOS/HBT专用模拟射频和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为高端“中国芯”培养储备人才。深度探究基于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的AI(人工智能)+IC(集成电路)+CS(计算机科学)技术融合,包括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北九州市立大学合作研究的可穿戴式脑机接口传感芯片,与清华大学智能感知实验室合作开展研究,用于高速高精度动态视觉和音声处理的智能感知、存储、计算、通讯(感存算通)一体芯片,以及基于射频反射能量采集的无源供电和储能管理芯片设计技术。

②半导体微波器件设计及可靠性分析

本学科方向紧密围绕航空航天红外遥感、国防、气象、医学和科学仪器等领域,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合作开展超导微波器件、铁电微波器件、红外探测器等器件设计理论及制造技术,以及和地方国防院所的红外焦平面光电探测器等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研究。

功率半导体电子器件及应用

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具有绿色节能功能,面向4C产业到新能源、电力机车、智能电网等领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联合开展用于电力设备的电能变换和电路控制的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和可靠性研究。

本学科以我省市现代工业服务和国防科技等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为驱动,以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微波与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与可靠性技术为核心建设方向,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实施河南“十大战略”的重大需求,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经过多年的深耕,已在多个集成电路交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联合研制的红外双色探测器、面阵探测器等,能够满足国防红外探测系统核心部件的指标需求;轴承传感通信一体芯片及系统已用于各类工业轴承运行监控;人工智能视觉和控制芯片已用于机器人动态控制;基于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电能变换器和电机控制系统,为矿山厂等一大批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做出巨大贡献。